中国畜牧网 - 畜牧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财经新闻 | 地方新闻 |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家禽新闻 | 企业新闻 | 饲料新闻 | 行业快讯 | 行业要闻 | 疫情新闻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饲料管理 > 禾丰肉鸡志争第一 东北畜牧业将迎黄金三十年
M.biz | 商业搜索

禾丰肉鸡志争第一 东北畜牧业将迎黄金三十年

信息来源:xoouoo.com   时间: 2018-12-23  浏览次数:140

  魏峥/摄

  证券时报记者 李曼宁

  都说三角关系最稳固,在禾丰牧业(603609,股吧),“七角关系”迄今维系二十余年。1995年,以金卫东为首的七位青年高材生合伙创立禾丰。

  他们的事业在沈阳起步,从生产预混料开始,经历二十三年发展,禾丰牧业现已拥有饲料、肉禽产业化、原料贸易三大核心业务,同时涉猎动物药品、宠物医疗、生猪养殖及食品加工等领域。公司下属企业百余家,产品覆盖29个省市,以及朝鲜、尼泊尔、印尼、菲律宾印度等海外国家。

  身处竞争最充分的行业之一,禾丰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未来各板块业务格局怎样?作为土生土长的辽宁企业,公司如何看待东北当前营商环境?

  近日,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采访团走进禾丰牧业,证券时报副总编辑王冰洋与禾丰牧业董事长金卫东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

  七位创始人一个也没掉队

  王冰洋:禾丰牧业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中国轻工食品行业50强中排名第九位的大型公司。作为核心创始人,您认为禾丰牧业取得今日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金卫东:我认为有内、外两大原因。外部原因是决定性的,伴随改革开放,百业兴盛,国民经济持续向上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似乎每个企业都有很多机会,好像都在风口上。市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国家经济发展为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除了市场变大外,我国农业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如今中国既是农业大国也是农业强国,为畜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支撑。因此,外部条件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比企业自身努力和自身竞争优势还重要。

  与其他伴随改革开放涌现出的先进公司相比,禾丰也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后,不少企业一跃成为耀眼的明星,他们大部分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成员持股。而禾丰由七个人创立,股份均衡,到今天我仍然是第一大股东,但只有17%的股份。大家赞成我,我就有无穷的力量;大家不赞成我,我就变得寸步难行。我是一个领头人,但不是企业的绝对拥有者,我很享受企业的股权结构,这提醒了包括我在内的每个人都要自我约束,努力地赢得别人的尊重,所以与其他家族企业相比,禾丰更有活力、更有动力,更有自我约束力。

  除了股权结构的优势,内部我们还有教育优势。禾丰所有创始人都是大学毕业生。在创业前,有6人在跨国公司担任要职,包括1名博士、3名硕士,在当时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加上我们受过正规的国际化商业训练,因此禾丰刚成立时,就有人给出两个预言:第一,禾丰肯定能干起来,创始人是读书人里受过商业训练的,是商人里读书读得好的。第二,禾丰肯定干不长,每位创始人都能自立门户,将来企业有起色后可能会分裂。第一个预言挺准。而第二个预言,很遗憾,目前为止,既未被预言中,也没看出迹象,在过去二十多年里,七位创始人一个也没掉队。

  王冰洋:禾丰牧业于2014年登陆资本市场,上市四年来,给整个企业或是几位创始人带来了哪些影响?您有什么体验?

  金卫东:上市过程就是企业成长的过程,禾丰从准备上市到完成上市,用了四年半的时间,这四年半对企业全方位的正规化、现代化,都有巨大的提升,其中提升最多的是董事长,昨天我参加一个面试,被问具备什么资格做独立董事,别看我学的是农业,但禾丰上市的过程中,我等于进修了1个管理学的本科、1个经济学的本科和1个法律学的本科,所以上市不仅对企业是一次严格的督促、推动,而且对企业的管理者,特别是对董事长也是一次非常大的提升。

  在漫长的上市过程中,禾丰实现了自我成长。第一,业绩上,公司去年实现净利润4.7亿元,四年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28%。第二,回馈社会方面,公司上市时募集了4亿元的资金,上市后,近三年多的分红已经分回去超过3亿元。从这一点来说,上市获得的钱,对于禾丰反而显得不是特别有意义了,对我们来说,禾丰上市过程中,内在质量、内在意识的升华,我们更珍惜、更看重。

  饲料企业

  过去五年淘汰率超过50%

  王冰洋:禾丰牧业所处的饲料行业是一个竞争比较充分的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能否介绍一下饲料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金卫东:饲料行业是非常了不起的行业。实际上,世界各国谁发达、谁落后,有经济指标,有人均寿命指标,有各种社会发达指数的指标,但我觉得这些指标都不如另一个指标更直接,就是肉蛋奶人均占有量,哪个国家人均吃肉蛋奶多,哪个国家就是现代国家、发达国家。比方说G7(七国集团),七个国家不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不是土地最多的国家,但绝对是世界人均吃肉蛋奶最多的国家。发达不发达,我看关键在吃啥。我们做饲料的就是让大众吃到更多的肉蛋奶。

  我还挺为我们行业感到自豪的,饲料行业高度市场化,国家几乎没有投资这个工业,饲料行业全是民营企业。上世纪80年代,饲料行业非常落后,年产仅几百万吨饲料,六、七年前,中国成为世界饲料第一大生产国,现在中国已经年产2亿吨饲料,让中国人均肉蛋奶消费量进入了世界前十名。中国人每年人均吃65公斤肉,近20公斤鸡蛋、40多斤的水产品,以及接近20公斤的牛奶,数据与欧洲发达国家接近。

  另外,我国饲料行业技术相比国际同行没有任何差距。这个行业过去有千家万户参与,后来变成了大工业和大铁锹都可以从业,国内一度有1.5万家饲料公司,在“枯木朽株齐努力之下”,中国跻身成为世界饲料大国。

  王冰洋:现在饲料行业还有多少家企业?

  金卫东:最近这五年,饲料行业整合的力度非常大,五年之内已经从1.5万家下降到6000多家,在行业集中度方面,最近五年内的变化比过去三十五年都大,强者愈强,弱者被淘汰出去,这个过程看似负面、悲惨,实际上也体现出从业企业质量的飞速提升,国际化竞争水准的飞速提升,实际上也是高质量发展的结果。

  争取让每个中国人

  吃到一只禾丰鸡

  王冰洋:现在禾丰的核心业务还是饲料,但今年初您把精肉鸡提到了一个很高的地位。未来,几大业务板块在公司营收占比中会是怎样的格局?饲料是否依然会是核心业务?

  金卫东:在禾丰上市的时候,饲料几乎占据公司80%的业务总量,现在饲料已经下降到不足50%,还是第一大业务,但它的权重已经降到50%以内了,并且这个趋势还会继续。我想,未来五年之内,饲料仍然是禾丰的第一大业务,但是其他业务的上升速度会超过饲料。

  比方说我们的肉鸡,禾丰白羽肉鸡去年屠宰加工4亿只,大概占中国白羽肉鸡总量的10%,这4亿只产生的肉就有一百万吨,所以单从数量来说,禾丰是中国第二大白羽肉鸡生产企业,但从产肉量来说,禾丰实际是中国白羽肉鸡第一大企业,肉鸡70%是自己养,100%由自己屠宰,我给我们白羽肉鸡板块设了一个新的口号:“无酒不成欢,无鸡不成席,禾丰好肉鸡,天下争第一”,我们不满足于国内第一,希望做天下第一,要当天下第一,我们起码要生产10亿只鸡以上,争取让每个中国人吃到一只禾丰鸡。

  未来禾丰的发展方向有两个,第一是产业化,所谓产业化就是不仅做饲料,还要从养殖、育种到饲料,到屠宰,到加工,到熟食,到深加工,产业链一体化能更好地整合我们的技术,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同时也能更好地保证食品安全。现在我们企业发展面临两个直接的压力,一个是环境的压力,环境问题迫在眉睫;另一个是食品安全压力,作为一家有品牌的上市公司,食品安全一旦做不好,企业的压力会立马显现出来,股价大跌,市场崩溃,环境的压力和食品安全的压力使我们下决心要介入更多的生产环节,让更多的生产环节可控。

  第二是国际化,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现在各种劳动力成本、生产要素都接近国际水平了,不再具备那么明显的优势,所以我们现在要转变增长方式,要提高效率,以内生性的满足国内市场为主,但是商人就像牧人一样,不是中国商人就只做中国市场,哪里有好的市场,我们也要去占领。

  东北应该成为

  中国肉蛋奶基地

  王冰洋:刚才谈到禾丰受环境因素的制约,能不能展开一点,将来公司在这方面会有哪些应对?

  金卫东:过去大家知道“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养猪虽不怎么挣钱,但粪肥是宝,可现在集约化养殖以后,粪便多了不仅不是宝,还造成畜牧业的污染,这些既是我们直接的经济负担,又成为企业发展的压力,现在中国畜牧业已经从南方人口密集的水网地区大量向北方转移了,禾丰所在的东北,现在是大家争相发展畜牧业的黄金宝地,因为东北地广人稀,有近80万平方公里土地。

  另外,东北总体雨水少、空气干燥,不利于病原微生物繁殖,这里有严寒的冬季,能遏制很多病原微生物,所以东北种地用的农药明显低于南方,养猪、养鸡用的动物药品也明显低于南方,所以全国人都爱吃东北大米,聪明的人应该多吃东北的肉蛋奶,寒冷地区生产的肉蛋奶更好,将来东北就应该成为中国的菜篮子、肉蛋奶的基地。

  禾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有无与伦比的畜牧业发展优势,三十年后,当西北生态环境改善了,或许我们会转到西北,但现在,东北未来三十年是黄金三十年,而且禾丰在东北有本土优势,这里最好的客户都已经是我们的了。我们也特别珍惜过去创业的时候,由于天时地利人和选择了东北,虽然东北那个时候好像不是最好的市场。

  王冰洋:东北人现在背负这样一个包袱,最近两年发展状况不是太理想,有关“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被不断提及,您怎么看待现在东北的营商环境?如何看待这样的说法?

  金卫东:第一,东北国企多,计划经济思想严重,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都是否定之否定,东北在建国后几十年,一直站在国家第一集团军的最顶尖,过去,哈尔滨、长春、大连、沈阳,都是超级城市,已经占尽风光了,我想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在风光最顶峰的要下来,然后再迎接下一次高潮,这是合理的,正常的。

  第二,从民营企业发展的角度,经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后,我们这里还有很多大树,这些大树获得阳光捷足先登,获得水分根深叶茂,但过去的优势就是今天的劣势,这也是为什么东北民营企业发展弱,因为同一块土壤上有很多大树、很多老树,这些树过去产的果实不单是给东北,是摘了给全国,而现在这些树老了,结果少了,可还吸收着本地资源,受害的是本地的新生企业。但全国人民不应该以嘲讽的态度,甚至洋洋自得,东北过去所做的贡献是全国性的,就像一个乳汁已经挤干了、干瘪了的老母亲,还要吃本地的饭,可是那些精华业绩贡献出来了,得给她休养生息。过去东北三省的贡献,是一车皮一车皮的钢,一船一船的煤,一专列一专列的木材,运到全中国,中国很多工业化都有东北的痕迹。

  第三,从历史的角度,北方人就是愿意去南方,欧洲罗马帝国不也是被北方的日耳曼人打败的吗?英国人称为盎格鲁-撒克逊人,主体是北欧人的后代。北方民族兵强马壮就会南下,去迎接阳光、水分和更好的生活,但是强大的战斗力是在天寒地冻的北方锻炼出来的,所以南方人到北方,生存能力相对差一些,而北方人到南方,往往焕发青春,活力十足,但你不能因此就有区域歧视,就好像东北人不行了,咋不行?非常行!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畜牧网证实,仅供您参考